考场 “时间分配表”:按 “分数占比” 定时间,避免 “会做的题没时间做”(细化版)
很多考生因 “时间分配乱”,导致 “最后 10 分钟还有 3 道大题没做”。按 “分数占比” 分配时间,能让时间利用率提升 40%,具体操作如下:
第一步:按 “分数占比” 制定分科目时间表(以高考为例,精准到分钟)
第二步:考场执行细节(避免 “计划落空”)
戴手表计时:选 “带分针、时针” 的手表,不要电子表(部分考场不让带),每做完一类题看一次时间,比如做完语文选择题,看是否在 30 分钟内;
遇到难题跳过:比如数学选择题第 10 题,3 分钟没思路,立刻标 “?” 跳过,等做完简单题(如填空前 3 题)再回头做,避免 “卡题浪费时间”;
最后 15 分钟提醒:听到考场提醒 “还有 15 分钟”,若还剩大题没做,优先写 “有把握的步骤”(如数学大题写 “公式”“已知条件”),能得 1-2 分是 1 分。
案例参考:
某考生原来数学时间分配乱,最后 15 分钟还有 2 道大题没做,用 “时间表” 后,选择题 40 分钟内做完,填空 20 分钟,前 3 道解答题 30 分钟,最后 3 道大题留 30 分钟,能做完前 2 问,分数从 90 分提至 110 分。
常见误区提示:
误区 1:“追求完美”,某道题没做完不跳过。正确做法:考场时间优先 “保会做的题”,比如选择题第 12 题难,跳过做填空,确保填空全对,比死磕难题更划算。
误区 2:作文留时间太少,最后 5 分钟匆忙结尾。正确做法:语文作文至少留 50 分钟,其中审题 10 分钟(列提纲),写作 40 分钟,避免 “结尾潦草” 扣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