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考生觉得数学压轴题 “完全不会做”,直接放弃,其实压轴题(12 分)前 2 问难度低,掌握方法能拿 8 分,具体步骤如下:
步骤 1:拆解压轴题 “得分点”(第 1-3 天,每天 30 分钟)
分析真题:找近 3 年本省高考数学压轴题(通常是第 21 题,函数与导数 / 圆锥曲线),拆解 “得分点”:
结论:前 2 问占 8 分左右,难度和中档题相当,是 “必抢分”;第 3 问难度大,没时间可放弃,优先保前 2 问。
步骤 2:针对性练 “前 2 问”(第 4-20 天,每天 40 分钟)
每日任务表:
模板总结:比如 “函数导数题前 2 问模板”:
① 求函数 f (x) 的单调区间:
写定义域(如 x>0,x≠1);
求导 f’(x),化简(注意符号、乘积法则);
令 f’(x)>0,解不等式得增区间;令 f’(x)<0,得减区间。
步骤 3:限时模拟(第 21-30 天,每天 25 分钟)
任务:每天用 15 分钟做 1 道压轴题前 2 问,10 分钟检查 “步骤是否完整、计算是否正确”;
效果验证:30 天后,做 5 道压轴题前 2 问,正确率达 80% 以上(即每道题拿 6-8 分),比原来 “得 0 分” 多拿 48-64 分(按 8 道题算)。
案例参考:
某考生原来压轴题直接空着,按 “3 步骤” 练习:第 1 周分析得分点,知道前 2 问能拿分;第 2-3 周练模板,前 2 问正确率从 20% 提至 70%;第 4 周限时模拟,正确率达 85%,高考时压轴题前 2 问全对,拿 8 分,数学总分从 100 分提至 108 分。
常见误区提示:
误区 1:“直接看答案,不自己做”,觉得 “看会了就是会了”。正确做法:先自己做,卡壳了再看答案,看完后必须自己重新做 1 遍,避免 “眼高手低”。
误区 2:“纠结第 3 问,浪费时间”,比如用 20 分钟做第 3 问,没做出来,还耽误了前 2 问。正确做法:先做前 2 问,确保拿分,有时间再看第 3 问,没时间直接放弃。